當代儒家學者的「忠君」迷思

當今一些自稱儒家的文人學者,認為儒家強調忠君,而共產黨現在是中國的統治者,所以應該忠於共產黨。這種觀點,是把儒家的大原則、大立場都搞錯了,以致顛倒黑白、認賊作父。


一、首先,儒家是屬於神聖陣營,不屬於魔鬼陣營,這個立場是必須清楚明確的


長期以來,儒家被廣泛認為是無神論的,證據是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」這一名句。


但其實,孔子自己說「五十而知天命」,這句話,就含有明顯的天道、天命思想。「五十而知天命」,意思是孔子到五十歲時,終於明白上天派他來人間的任務是什麼了。


此外,孔子還說過: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」這句話,也含有明顯的天命思想。


在孔子為《易經》寫的註釋《繫辭》中,孔子又說:「知變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為乎!」這更是明確地抒發對神明的讚嘆。


須知,在中華古籍裡,「神」這個詞有多種含義,常用於指稱各種精靈,如山神、樹神、河神、灶神等。這些「神」,都不是指創世神,不是指天道。


而當需要指稱天道,或天道的人格化時,則會使用「天」、「上帝」、「帝」這樣的詞。儒家經典中有大量提及「天」和「上帝」的文句,如:


 《論語·八佾》:子曰:「獲罪於天,無所禱也。」


 《論語·雍也》:夫子曰:「予所否者,天厭之! 天厭之!」


 《論語·泰伯》:子曰:「……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」


 《論語·顏淵》:子夏曰:「商聞之矣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」


 《論語·憲問》:子曰:「不怨天,不尤人。 下學而上達,知我者其天乎!」


 《孟子·離婁上》:順天者存,逆天者亡。


 《孟子·離婁下》:雖有惡人,齋戒沐浴,則可以祀上帝。


 《禮記·禮運》:子曰:「夫禮,先王以承天之道,以治人之情。故失之者死,得之者生。」「夫禮,必本於天,殽(效)於地,列於鬼神,達於喪祭射禦冠婚朝聘。」


 《中庸》:郊社之禮,所以事上帝也。


 《禮記·禮器》:祀帝於郊,敬之至也。


 《尚書·堯典》:舜讓於德,弗嗣。正月上日,受終於文祖。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肆類於上帝。


 《禮記·禮運》:故祭帝於郊,所以定天位也。


 《尚書·蔡仲之命》:皇天無親,唯德是輔。


 《春秋繁露·四祭》:已受命而王,必先祭天,乃行王事。


由此可見,儒家是崇尚天道、信仰上帝的。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」的真正意思,是儒者應當崇信天道和上帝,而不應該去和其他的妖靈精怪打交道。


類似的,《黃帝內經》裡有一句:「道無鬼神,獨來獨往。」這句話經常被一些人引用,以論證中醫是無神論。但其實,《黃帝內經》裡還有這樣的話:
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:岐伯曰:此上帝所秘,先師傳之也。
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:昔在黃帝,生而神靈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齊,長而敦敏,成而登天,乃問於天師曰:......
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:岐伯曰:色脈者,上帝之所貴也,先師之所傳也。
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:岐伯稽首再拜對曰:昭乎哉問也! 是明道也。此上帝所貴,先師傳之,臣雖不敏,往聞其旨。


由此可見,中醫並非無神論。「道無鬼神,獨來獨往」其實和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」是類似意思,都是說人們應當信奉天道和上帝,不應該崇拜其他的妖靈精怪。


在中華古籍裡,常可見到對於「鬼神」的各種調侃、斥責,但幾乎沒有反對「天」或「上帝」的。這也證明中華傳統的人文精神,是信奉天道和上帝,同時與其他的妖靈精怪保持距離,以免被它們影響正常生活。


綜上所述,儒家和中華傳統文化,是信仰天道、信仰上帝的,是屬於神聖陣營,不屬於無神論的魔鬼陣營。



二、儒家要求「忠君」,這個「君」是來自神聖陣營,不是來自魔鬼陣營


儒家要求「忠君」,這個「君」是指敬天愛民、君權來自神授的君王。如果統治者是反對上天、殘殺人民、崇信魔教的,則應當推翻之。


 《孟子·盡心下》: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


 《孟子·離婁下》: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。


 《孟子·萬章下》:君有大過則諫,反復之而不聽,則易位。


孟子所說的「君」,也是指傳統的信仰天道的君王。這樣的君王,如果有大過錯,又屢勸不改,一樣要被推翻,何況是崇信魔教、反對上天、殘殺人民、屢勸不改的統治者?



三、儒家強調華夷之辨,絕不認外來的馬列魔教為君主


儒家強調華夷之辨,必須是傳承了中華傳統天道信仰、敬天愛民的政權,才能稱為「中華」,否則便是「夷」。


若一個政權反對中華傳統天道信仰,甚至反對全人類的傳統文化、倫理道德、宗教信仰和法律,崇拜惡魔、實行流氓治國,那這樣的政權就不僅是「夷」,更是「魔」了。任何人對這樣的政權,都有推翻的權利,而沒有效忠的義務。儒者在此大是大非問題上,更是不可含糊,絕不能認賊作父。



四、中國人的最高信仰是皇帝? 儒士只能盲從君王?


有西方學者認為,中國人的最高信仰是皇帝。又有人認為,儒士只能盲從君王,不能有半點異議。這些觀點,其實都是對中華文化和儒家的嚴重誤解。


皇帝既然稱為「天子」,那麼很明顯,在他之上還有更高的,就是上天。


儒者的職責,絕非盲從君王,而是要以天道法理為準則,觀察君王的言行,衡量其對錯得失,發現君王犯錯,要及時指出,幫助其改正。如果君王屢勸不改,則可以推翻之。


按照儒家理論,臣民發現君王有錯,應當指出並幫助其糾正,這才是「忠」。如果明知君王有錯卻不指出,任由其錯誤發展至不可收拾,那不是忠,而是不忠。


同理,子女發現父母有錯,也應當指出並幫助其糾正,這才是孝。如果明知父母有錯卻不指出,任由父母一錯再錯,那不是孝,而是不孝。


真正的儒家,是以天道、天理良知為準則,以天道、天理教化君王,令其棄惡從善、改邪歸正。可惜的是,隨著世道的墮落,儒家也不斷世俗化、庸俗化,以至於到元朝時地位低落到「九儒十丐」的程度,再到後來更被廣泛誤解歪曲為無神論和盲從君王的奴才理論。


後世的所謂儒士,因為丟棄了天道信仰,自甘墮落為無神論之流,所以才失去上天護佑,以至遭受「五四」反儒和毛共「批孔」之浩劫。其實中華民族,又何嘗不是如此?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Yellow Emperor's Scripture on the Hidden Talisman

The One in Different Religions

Similarity between Cantonese and Japanese Kanji Pronunciation